Amour No.52

收藏經典 當代台灣藝術家 藝術是當代最火熱的顯學,台灣當代亦有許多深 受收藏家追捧的藝術家。他們接受不同國家的藝 術洗禮,作品也歷經時間的考驗。我們將介紹 4 位台灣當代最值得收藏的藝術家,從他們的作 品,窺見台灣當代藝術的風貌。 撰文: Anya Lin 圖片提供:台北市立美術館、何醇麗、江賢二、撒古流‧巴瓦瓦隆 術是表現的方式、是將想像 力與經驗透過具體的行為及 技巧具體創造的展現,更直白地說, 藝術正是人們感受世界的一種活動。 台灣的當代藝術家以各具特色的創作 風格述說著成長與藝術養成的故事, 也以透徹靈銳的思維勾勒出台灣獨有 的文化風景與時代輪廓,他們讓世界 看到更豐盛美好的台灣樣貌: 于彭( 1955-2014 ) 集執著與灑脫的行者足跡 本名巫坤任的于彭,以非傳統學院 式的養成過程展開歷程獨特的藝術創 作生涯,其中最為人樂道的莫過於曾 在台北新公園(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 園)擺攤為人繪製人像素描,近 3 年 的大量觀察與鍛鍊除了奠定厚實的基 礎,也讓人物主題成為貫穿其各時期 創作的重要元素。 1997 年前往中國遊歷 3 年期間, 飽覽江南名園與山水名勝的所見,也 成為創作元素定調的契機。從實景出 發、蔓延而成的奇幻山水,晚期的創 作則記錄了與文士友人交遊的生活以 及深受疾病所苦的狀況,在性命攸關 的時刻,于彭並未迴避或美化生死課 題,而以藝術創作與自我書寫面對生 命的轉折,而其自詡為「行者」的生 命期許,也透過大量的創作留予無盡 懸想。 董陽孜( 1942 ∼) 融合現代藝術與傳統書法的 文字美學 透過如「臺北車站」大廳題字、「雲 門舞集」識別字體、桃園機場海關「出 境」及「入境」字樣等,董陽孜致力 藝 於生活書寫、參與市民社會,可以說 是促使墨藝書寫走入生活閱讀的最佳 代言人。 出生於上海, 10 歲來台後先後向張 穀年、丁念先、臺靜農、張隆延與傅 申等書畫家請益,董陽孜主修油畫、 副修陶藝的背景,使其創作從臨摹古 代碑帖出發、融入西方視覺藝術構 圖,以書法線條為創作元素,雄渾奔 放的筆力勾勒自成一格的字形結構與 布局,以獨特的當代詮釋開啟了書法 藝術的嶄新風貌。 董陽孜自 70 年代起便投入對於運 用傳統筆墨媒材、當代藝術構成、合 併行、草等書體的多元創作,將書寫 由書案式的創作轉為環境中的空間運 動,對觀眾也形成了傳統畫冊印刷予 螢幕影像無法傳遞的震撼與感動。 撒古流.巴瓦瓦隆( 1960 ∼) 以多元創作述說遺忘故事 成長於屏東三地門鄉排灣族達瓦蘭 部落藝匠家族的撒古流 ‧ 巴瓦瓦隆 ( Sakuliu Pavavaljung ),曾於 2018 年 榮獲國家文藝獎,也是 2021 年威尼 斯國際美術雙年展的台灣館參展代 表,舉凡繪畫、雕塑、建築及裝置皆 有所長,以不拘於形式的全方位的藝 術社會實踐備受肯定。 因其名於排灣語中為「箭頭」,蘊 含「挺身而出」之意,撒古流亦以思 想開拓與傳遞者自居,透過田野調 查、訪談耆老以傳遞部族智慧,同時 致力於記錄古陶壺圖紋、壺體、排灣 傳統婚慶以及重建與新闢技藝、教育 系統,將藝術創作植基於日常社會實 踐中,並透過創作回溯、振興傳統文 化,溢注當代精神,以行動滋養他所 深愛的土地與文化。 江賢二( 1942 ∼) 視覺語彙體現樂音饗宴 在不同時期有著各自鮮明的轉換, 江賢二遷徙移居的生命經驗,如實地 在畫作中化為風格迥異的視覺語彙。 從遠赴巴黎、紐約追尋創作時刻意 在阻絕自然光的狀態下完成的深沉色 調,到返台後在熟悉的故鄉廟宇間悟 得的文化信仰與靈性光源,再到遷居 台東後於畫布上乍然綻放的繽紛色 彩,生命歷程切確地在江賢二的創作 中留下印記。 對於西洋古典音樂的熱愛,也讓他 在各個系列的創作中屢向經典樂曲致 敬,而其作品畫面中最為人所稱道的 色彩層次與不受顏料堆疊影響的透明 感,更是藝術家從音樂當中尋得的靈 感,也引領觀者沉浸於視覺與聽覺的 多重美感體驗之中。 撒古流 巴瓦瓦隆,邊界敘譜: 光的記憶-撒古流個展 江賢二,《比西里岸之夢 15 - 55 》 董陽孜,《別有天》 A M O U R A R T I S T 于彭, 1990 ,《童趣》 9 10

RkJQdWJsaXNoZXIy MzEyNjA=